查看原文
其他

思政课 | 大型纪录片《同心战“疫”》第1-2集

北中医胡兵的公号 读读马原著2 2022-09-14




在21世纪踏入第三个十年之际
一种凶险病毒,一场百年大疫
向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发起野蛮挑衅
这场中华民族的旷世搏杀
因其悲壮凝重
因其浩然卓绝
而必将被民族历史所铭记

联合制作 隆重推出
六集大型纪录片
《同心战“疫”》

△视频丨《同心战“疫”》第一集:令出如山


01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医护人挺身应战


张继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一位在抗击“非典”时立过三等功的大夫。
2019年12月26日,她接诊了一对老人,在看患者的胸部CT片时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同一天,医院又收治了一位有同样症状的患者。
张继先把这几位患者的情况向医院作了报告,医院立即上报武汉市江汉区疾控中心。

张继先:怕,慌啊,怎么有这么多人得这种病?

  •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健委向辖区医疗机构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 2019年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派出的工作组和专家组抵达武汉。武汉市卫健委发布通报称,已发现27例病例。
面对疫情,各相关医院在尽量接诊、尽量救治,但疫情在迅速发展,来势凶猛,其对病人的杀伤力超出了很多医生的估计。随着病例增多,“人传人”的迹象已逐渐显露。
与凶险而又陌生的病毒突然遭遇,武汉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一些人陆续被感染。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及时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
  •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确认疫情存在“人传人”,并于当晚在电视直播中再次确认。
  • 1月20日,国务院作出决定,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实行甲类管理。

02

中国及时向世界通报疫情信息

和病毒研究成果
面对完全未知的病毒、突如其来的疫情,医护人员、科学家们挺身应战。很快,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得以确定,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
  • 1月3日起,中方定期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

  • 1月4日,中国疾控中心负责人与美国疾控中心负责人通电话,介绍疫情有关情况,双方同意就信息沟通和技术协作保持密切联系。  

  • 1月10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负责人分别与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就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通话,交流有关信息。

  • 1月11日起,中国每日向世界卫生组织等通报疫情信息。

  • 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已与其分享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中方将相关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发布,全球共享。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谭德塞:显然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中国)找到它基因的工作顺利进行,测序也迅速完成,这已经表明了中国的工作能力。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立即(与世界)分享。正因如此,韩国、日本、泰国能够很快对新型冠状病毒作出诊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20日所作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

03

集结!出发!

除夕夜向武汉挺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20日所作重要指示中,指出了此时的要害问题——“目前正值春节期间,人员大范围密集流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十分紧要”。

而武汉,恰恰就处在春运的枢纽位置上,是九省通衢、人潮聚散之地。

当断则断。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果断作出决定,要求立即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

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公告。
武汉重地,外防输出的果断一步已迈出,而本地疫情仍在暴发阶段,内防扩散的压力极其沉重。提升收治能力,让更多的患者“有人管”,是燃眉之急。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正月初一开会,非同寻常。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集结,出发!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第一批增援的军队和地方医疗队,在除夕夜,向武汉挺进。
官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危难之时显身手,是革命军人、革命军医的本色!
医疗队队员:我们来到这里的使命就是救人救人救人!
医疗队队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义无反顾,我们一定能战胜此次疫情!
在武汉关闭对外通道后的第三天,军地共派出17支队伍、2444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
随后,按照统一部署,一批批援鄂医疗队从祖国各地奔赴江汉平原、华中重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面对着咄咄逼人的疫情形势,全国上下,成体系的抗疫局面迅速形成。一场异常艰巨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面打响。

04

用“中国速度”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明确提出,“集中救治患者”,“集中收治医院要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尽量把精兵强将集中起来、把重症病人集中起来”。
面对数量剧增的重症患者,当地的专业重症医护力量也远远不够。
截至2月19日,在已派往湖北增援的3.6万名医护人员中,有超过1.5万名是重症专业的医生护士,接近全国重症医护资源的10%。

医生:为了把病人抢救回来,我们动用了所有的高级生命支持,国家都是不计成本救治病人,就是希望能把危重病人抢救回来。

为了应收尽收、不漏一人,武汉开展集中拉网式大排查,从“封住城”,迈向“锁住人”。

一边在竭尽全力排查、收治,一边在紧锣密鼓建医院、加床位。

10天火神山医院建成,用于收治重症患者。

12天雷神山医院建成,用于收治重症患者。
不到半月,用于收治轻症患者的16所方舱医院投入使用,提供床位1.4万余张。
火神山、雷神山这两座用来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以“中国速度”“中国效率”拔地而起。这背后,是数万名工人和许多赶来支援的志愿者,他们争分夺秒、昼夜不歇。

05

一场没有旁观者的人民战争
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刚一打响,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
  • 党中央构建起高效有序的指挥体系;
  • 各省区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 全国19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外的16个地市州;
  • 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防控体系迅速成型;
  • 各方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医用防护服、口罩等急需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复产,并以多种方式扩大产能、增加产量。

为了抗击疫情,整个国家既“静了下来”,又“动了起来”。

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号令,要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经受住考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他向人民军队发出号令:全军要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牢记人民军队宗旨,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
令出如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令出如山。人民军队牢记我军宗旨,在医疗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投入力量,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奋力为党旗、军旗增添光彩。
14亿人民,以平凡的坚守,投身不平凡的战斗。这是一次由先锋引领的冲锋。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人民战争。

群众:我觉得我的城市并没有停下来,只是它的脚步很慢而已。

他们是专门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班车司机。

湖北省公路客运集团司机 胡毅:我们尽量地让他们就近上车下车, 少走路,他们也很辛苦。

他们是在居民身边排忧解难的社区工作者。

武汉市洪山区洪珞社区临时负责人 黄恒:这个国家现在肯定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我觉得我应该到前线来。

他们是一直在各执勤点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警务人员。

记者:从设点到现在中间过了大年三十,都没回去?

民警:没回去,都没回去,同事都是全勤。

他们是穿梭于城市为人们送去生活必需品的快递小哥。

外卖员 李顺:老婆刚怀孕,我万一染上了怎么办?我有这个想法。后来我又一想,疫情期间,每一个人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各地医疗用品企业都在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

工人:只要能帮着渡过这次困难,比什么都好,在哪过年都一样。

英雄本色,皆在你我的平凡中呈现。

深冬至暖春,步步千钧

严峻的疫情,空前的大考

艰苦的鏖战,坚韧地展开

号令出,风雷动

旌旗展,勇士奔




△视频丨《同心战“疫”》第二集:生死阻击


对手

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冠状病毒

逆行

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战“疫”

他们不过是一群普通人

白衣执甲、化身战士

迎战、阻击

硬拼、不退


01

关键词:出征

  • 一场遭遇战

这场阻击战,首先是一场残酷的遭遇战。1月22日,武汉市第五医院,涌入了1700多位发热患者。这是建院97年来的最高纪录。这家医院前一天刚被划定为武汉市首批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

27例,这是武汉市卫健委2019年12月31日,首次公布的病毒性肺炎病例。一个月后,全国范围,这个数字迅速增长了400多倍。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湖北、武汉。

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明接到了救治任务。他所在的武汉市肺科医院是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两家定点医院之一。那时候,还没有“新冠肺炎”这个名称,救治也只能从零开始摸索。

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遭受到新冠病毒侵袭。作为最早一批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生,胡明经常接到同行电话,咨询诊疗方法。而这一次,接到同为医生的好友病情加重的消息,见惯生死的他,掉眼泪了。

战士有泪不轻弹。

泪涌处,知生死。

遭遇战、阻击战初期,战斗减员尤为惨烈。在湖北、武汉,3000余名本地医务工作者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多位以身殉职。

  • “我把妈妈借给你”

“我把妈妈借给你”,这是武汉高中生陈琪方写给患者的一封公开信。她在信中鼓励患者与病魔抗争,也给自己的外公和妈妈加油。

陈琪方的妈妈刘凡,在儿童呼吸及免疫系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此次,主动承担起临床救治新冠患儿的工作。

武汉儿童医院医生 刘凡: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这个国家跟社会是我们大家的、集体的。去维护他们,这是我们的职责。

陈琪方已经很多天没见到妈妈回家了,只能通过视频问候一下。往往发过去一句问候,要等到第二天,才能收到妈妈的回复。

陈琪方的外公刘敦礼今年73岁,是长江医院退休后返聘的老专家,一位工作了52年的内科医生。

长江医院老专家 刘敦礼:如果我不参加这一次斗争,那我这个医生这几十年的生涯就会留下遗憾。这是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感,是医生(就)没有哪个(会)往后退缩的。

  • “我申请长驻留观室”

“我申请长驻留观室,对病人进行进一步的分检工作。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

写下这封请战书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张旃。她的丈夫明昌也是一名医生。

医生、护士,最知道风险有多大,但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坐着轮椅前来出诊。“你说一辈子,我为了啥,我不就为几个病人吗?”

感染后经治疗又重返战场的医生护士,不止一人。

02

关键词:增援

  • 空前硬仗 生死阻击

这是一场开始阶段弹药不足的空前硬仗,这是一次从头至尾没有退路的生死阻击。

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变化和阻击战的进展。

针对前线兵力不足、弹药紧缺的局面,1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要尽快充实医疗救治队伍力量”;在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和救治病人需要”。

  • 汇聚力量 投入战斗

增援,从全国而来。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国330多支医疗队、42000多名医务人员,踏上奔赴湖北和武汉的征程。

紧急征调或赶制出来的医用口罩、防护服、试剂盒、呼吸机等物资一批批运抵。

这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坚定逆行。

这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力量汇聚。

专业力量一批批向这里汇聚。驰援的队伍中,有19000多人来自重症专业。他们成建制地投入战斗,与武汉本地医务人员协同攻坚。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依托于同济这所全国知名医院的医疗力量,又充实了17支来自全国的专业医疗队共2300多人,它开始集中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03

关键词:战斗

  • 与病毒最近距离的较量

这是一支急救插管小分队,有人叫他们“敢死队”。插管,意味着打开新冠肺炎患者的气道,与病毒在最接近的距离展开最直接的较量。

危重症患者往往会呼吸衰竭伴顽固性低氧血症,必须依靠气管插管,才能保住最后一线生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麻醉科主任医师 高峰:我们要求是零失败、零失误。

患者老程在接受插管后,血氧饱和度恢复到了96%左右。但3天以后,即便是给了纯氧,他的血氧饱和度还是下降到了93%。这是一个警戒值。

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来说,多脏器衰竭有可能突然发生,这是很难化解的危机。

没有特效药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多学科的医护人员付出巨大努力,试图为病人赢得恢复时间,让他们有机会靠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病毒,获得生的希望。

护肾小分队为患者老程启动血液净化治疗,护心小分队则为他植入了ECMO人工膜肺,替代脏器功能。

因为干预及时,老程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没有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医生形容,细胞因子风暴是一种强烈的求助信号,目的是让人体免疫系统霎时间火力全开。但这却是一种类似于自杀式的攻击,在损伤病毒的同时也给各个脏器造成连带伤害。

几天后,医生逐步给老程脱离ECMO等机器辅助。老程的肺脏终于又可以自己工作了。

  • “儿子,要挺住,战胜病魔”

从1月下旬到2月上旬,是阻击战最艰难的阶段。这期间,湖北、武汉的新冠肺炎病例数持续激增,离别的哀痛弥散在这座城市中。

“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这是一位90岁高龄的母亲写给患新冠肺炎的64岁儿子的一段话。老人姓徐。那段时间,武汉一度一床难求。徐奶奶衣不解带地在留观室里照顾儿子,四天四夜。

2月4日下午,儿子被转进ICU病房。不能继续陪在身边了,徐奶奶找护士借了支笔,在一张检查告知单上匆忙写下鼓励的文字。

其实,她的儿子在被转入ICU的那天下午,就已经不幸去世。一个月后,她才得知医生和家人向她善意隐瞒的消息。

9.84天,这是国家卫健委统计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在这个阶段从发病到住院的平均天数。很多病人由于未得到及时救治,在等待中由轻症变为重症。

必须尽快破解“收治难”。即使像武汉这样医疗资源位居全国前列的城市,重症医学科床位数最初也不足1000张。虽然不断开源,但面对病毒快速传播、已经过万且还在爆发式攀升的病例,如何才能让生命不在等待中消逝?

  • “敲锣女孩”为母寻找病床

武汉居民李丽娜被网友称为“敲锣女孩”。她和母亲1月底感染新冠肺炎,无奈求救,为的是寻找病床、寻求生的希望。

武汉居民 李丽娜:我当时就是不知道谁能来救我,也不知道谁会听到这个声音,也不知道后续会怎么样,但是我真的是很无助。

此时,渴望救治的她还不知道,之后一个多月,她因求医所经历的一切,会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这一重要抗疫战略息息相关。

04

关键词:方舱

  •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紧迫形势下,各方面奋力把医疗资源向武汉集中。新建、改建、扩建医院、病区,千方百计增加床位供给,争分夺秒、一刻不停。打阻击战,需要中国速度!

十多天时间,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从无到有,拔地而起。

一个到五个,这是金银潭医院ICU重症监护室的快速扩展。

不停歇的48小时,这是同济医院为增加床位而展开的昼夜奋战。

床位的供给在快速增加,而救治需求仍在暴涨……

感染者不能被及时收治,不仅意味着得不到有效治疗,也意味着疫情还有进一步蔓延的巨大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战场”形势,提出明确要求:“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坚决控制源头、切断传播途径。

武汉,这座屹立于大江之滨的英雄城市,万众一心战疫情,越是艰险越向前。

  • 从“人等床”到“床等人”

在一场浩大战役中,总有一些影响着胜败的关键战斗。

13436例,这是2月12日武汉市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数字,是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点。其中,92%是首次出现的临床诊断病例为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建方舱,迅速扩充收治容量,刻不容缓!

“方舱医院”,通过简单的场所改动,最迅速地扩大收治容量。

2月3日,武汉开始连夜抢建首批3座“方舱医院”。2月5日晚,正式启用。

短短10多天内,16座“方舱医院”建成,共有1.4万余张床位;定点医院也由最初的2家增加到86家。储备床位超过了3万张。

35天,12000多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先后进入“方舱医院”,得到及时治疗。

从“人等床”到“床等人”,局势一举逆转。

  • 局面悄然转变

更多武汉病患者的境遇,因“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落实,而发生改变。

胶着对垒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紧紧扭住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这“两个关键”。

武汉逐步形成定点医院救治重症患者,“方舱医院”治疗轻症患者,基层社区排查确诊、疑似、发热和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的三级分层分级防护体系。

这是诞生于战“疫”最前沿的中国方案。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中国展现了出色的领导组织、动员执行能力,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

阻击战战至深处,局面发生悄然转变。

武汉市急救中心的120专线,从每天超过1.5万人次呼叫的最高峰,到2月下旬回落到3000人次左右。武汉的病床数,高峰期以每天3000张的速度增加,其总量相当于一个月内建设了60家三级医院。截至3月5日,总共有1537.4万人份核酸试剂盒投入使用。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隔尽隔”,层层落实中央部署。主战场上的阻击战,逐渐挺过了最难的阶段。

05

关键词:策略

  • 47天推出七版诊疗方案

且战且进。各学科专家奋力展开研究,总结克敌之策。

3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其中,首次增加了“病理改变”描述。

2月15日晚上,金银潭医院一位新冠肺炎逝者家属同意将遗体捐献出来。这是全世界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解剖。

多例遗体解剖后,病理结果提示新冠肺炎患者不仅肺脏有改变,心、脾、肝、肾等多脏器均受到影响。这些发现非常及时,有助于照亮救治“盲区”,便于医生对症下药、精准治疗。

从1月16日到3月3日,47天时间里,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出了七版。方案一次次更新迭代。随着对病毒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新药物、新疗法、新成果等均被及时纳入。

这是一场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中国方案的战“疫”。

  • 中医 深度介入

曾在非典、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冲到“最前线”的专家们,又一次挺身而出,既肩负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的指导任务,又始终坚守在临床治疗一线。

年逾古稀的张伯礼院士倡导中西医结合防治。连续指导工作20天后,他因劳累过度引发胆囊旧疾。术后仅仅三天,他放心不下病患,又伏案撰写诊疗方案。摘除胆囊的他说自己把胆留在了武汉,是与武汉“肝胆相照”。

中医,深度介入了新冠肺炎治疗。从第三版诊疗方案开始,中医作为治疗的专门一项单列,此后每一版均有更新。在湖北,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治疗中,中医药参与率超过75%。在治愈出院的确诊患者中,大多数使用了中医药。

  • 防控一线的“最有力武器”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及时提出,防控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他亲自指导推动科研攻关,为防控一线提供“最有力武器”。

2020年1月初,中国科学家就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随后又分离得到病毒毒株,为疫苗研发打下基础。

多路科研团队展开夜以继日的奋战。

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地方优势企业所研制的新冠疫苗,顺利获批并启动临床试验。

06

关键词:希望

  • 医生 不只是治病

在度过了最难阶段后,从2月下旬到3月中旬,武汉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逐渐回落,直到3月18日实现“清零”。

杏林春暖,济世为怀。救治,对于医者来说,还有另一层涵义。

患者:我醒了以后她们个个关心我,说你的生命来得不容易啊,她们都是要我加油,加油。

“敲锣女孩”李丽娜的母亲赵女士住院后,管床护士发现她因为没有收到假牙清洗剂的快递包裹而焦虑不安时,主动帮忙四处寻找,最终帮她找回了包裹。李丽娜感叹:“医生不光是治病,还治疗他们的心理。”

战“疫”之中,医生护士抚慰人心、传递乐观,激发出勃勃生机。

进方舱之前,有猜测,也有质疑。使之消弭的,正是这里发生的一切。安抚、激励亦是救治之道。防护服上的文字、医院里的图画,传达着面对生死的人生态度、共克时艰的人间真情。

  • 武汉 一天天好起来

同饮一江水,携手战疫情。患者一天天好起来,整个城市都在一天天好起来。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战“疫”之中,累积治愈率不断攀升,到4月底超过92%;新增病亡数经历了最初的惨痛局面后,呈逐步下降趋势,直到为零。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整体部署,尽锐出战、八方支援的举国合力,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坚定实践,医者仁心、医患同心的艰苦搏斗,是中国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较低的综合成因。

艰苦的阻击战,在武汉、在湖北其他地市州、在全国展开,一路惊心动魄,一路勇往直前。 

大战之中的光,源自日积月累的热。

一个国家的卫生与健康制度“大厦”,是以万千血肉之躯恪尽职守作为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没有生来坚强,只因心中有光
以生命守护生命,把白衣穿作战袍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战士勇毅,生命不屈


同心战“疫”丨速览第三集《坚强防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